調研了一圈,發現傳感器真是一個“六大怪”市場。
傳感器[敏感詞]怪:
傳感器容量不小,而國內頭部玩家卻很小。
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達到2200億元,估計有1700多家企業,但產值超過1個億的屈指可數,如南京諾威、寶雞麥克、南京高華等。歌爾、瑞聲靠著蘋果手機強大的出貨量,已經在聲學傳感器領域占住地盤。但其他領域,如手機、汽車、工控、可穿戴、物聯網等,基本上都是國外品牌的市場。國內企業,基本都是土豆俱樂部。
傳感器第二怪:
傳感器種類繁多,但這個市場很隱蔽。
國外成型產品及在研種類共計近5萬種,我國有6000多種。但傳感器市場很少為人所知。其實這幾年風生水起的智能制造、工業互聯網、人工智能要落到實處,都離不開小小的傳感器。手機、汽車更是傳感器的大戶。在這些方面,博世、瑞薩、英飛凌等占據主動。
傳感器第三怪:
民品怕斷供,軍工不怕斷。
軍工方面并不擔心,因為軍用傳感器已經高度自主化,主要由于其采購可以不計成本。而如果到民用市場來競爭,那是既要拼規模,也要有性價比。如果功耗小一點,成本小一點,那就贏者通吃。因此民用市場的突破還是很艱難,也無法從軍工市場獲得支撐。兩條隧道,各通一邊,沒有打通。
國外掐脖子的方法也很隱蔽。日本橫河跟重慶川儀,有一個合資公司,生產橫河川儀的儀表。日本橫河提供的諧振式壓力傳感器,這是[敏感詞]精度的壓力傳感器。國內攻關一直未能攻克。橫河川儀,就處于一種“通知性漲價、賞賜性供給”的狀態,如果日本橫河只提供1萬只芯片與傳感器,那么橫河川儀只能做1萬套設備。
傳感器第四怪:
中國成本優勢還沒有國外明顯。
中國目前生產大部分都是低端傳感器。而我國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%,傳感器芯片進口更是達90%。中國生產成本也很高,收入才幾千萬,如何舍得投入幾千萬的生產線?現在很多傳感器廠家,還都是單干,手工裝配很多。因為量上不去,1個月也只有5000只。根本沒有規模效益。而博世、歐姆龍等早就把工廠設立在中國,成本優勢同樣巨大。
而美德日又對中國傳感器市場虎視眈眈,對市場份額看得很緊。中國一有進步,就會被國外品牌降價擠壓。2010年日本歐姆龍一個光電接近開關要400元,而現在隨著中國品牌的逐漸崛起,現在只需要60元。靈活降價,堅決保衛市場份額,是國外廠商常見的營銷手段。這種方法,一直將國產品牌壓制在面黃肌瘦線附近,很難翻身。
傳感器第五怪:
市場巨大,但融資難。
本來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大熱,傳感器終于應該迎來咸魚翻身。但是,木有。這個市場是投資人不待見的企業。國外也是如此,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施克光電傳感器,是德國[敏感詞]一家上市的傳感器公司。很多家族企業都是幾百萬、上千萬歐元維持很久。國內由于認識不深,投資一直處于冷淡期。
傳感器第六怪:
質本高貴,奈何落地為草民。
傳感器是感知的[敏感詞]道防線,是智能的源頭。然而這個行業一直得不到重視。上世紀80年代初,[敏感詞]科委主持的課題研究中,信息技術包括哪些技術? “傳感器技術”引起了巨大的分歧。但后因為體量太小,傳感器被割掉了。這一晃,四十年都過去了,情況幾乎沒有變化。連個像樣的傳感器政策都沒有。
傳感器本是萬物的五官,是眼睛是耳朵,是各種觸覺。如此重要,卻無人重視。傳感器六大怪,本身就是一大怪事。這可是一根扎心的刺。
網友熱議:
@南山林雪萍:查了20家傳感器上市公司報表。工業自動化相關,只有2-3家。1,深圳科陸做智能電網,2020年預計32億元 2,河南漢威,[敏感詞]氣體傳感器,工業沾點邊:預計18億 3,上海威爾泰:純工業自動化。搞工業的,就如此慘淡嗎?威爾泰上市14年,一年收入六千萬,而霍尼韋爾傳感與物聯部門,全球營收近60億。
@行者千里55794:品類巨大,無法有量。注定是小公司遍地的。
自動化領域哪里有短視頻熱鬧呢?高昂的房價,何處能安心下來作研究呢。果,必有因。尊重科學,尊重科研人才,搞活資本市場,讓有技術有智力的人潛下心來,是要忍疼的。不是被人打人,才想起來沒練家伙什,四顧戚戚。
@戴圍脖的Sherif:這個行業不好玩,部分受制于工藝,部分受制于市場,以前資本不愿進入,現在集中投到消費電子的部分類別。
@也是情哥JS:工業自動化(智能化)兩大關鍵,傳感器和馬達,我們一個都沒有掌握。
@綠竹館主:有那么變現快,回報高的互聯網,消費類投資,沒人看得起走得慢的基礎投資的。
@saturnman:又涉及材料化學光學機械等傳統基礎學科了,遇到這些地方弱勢直接就出來。
@oO糊oOo糊Oo:很多傳感器是跟材料密切相關的,這塊確實日本人很強,國內還需要時間從基礎工業做起。
@新月群英:不算內行,作為老牌的用戶,隨便說幾句:民用傳感器研發,拼的是“半導體”、“材料工程”、“核心算法”,產品想滿足客戶需要,研發過程中要解決大量環境和工程問題,即便成功研發出來,價格競爭激烈,如果不能成為頭部廠商,出貨量不足,就沒有成本優勢,賣一單,賠一單,研發成本就打水漂了。
@尾隨6868:切片化太嚴重,關鍵這東西要想成功,需要的每一個要素缺一不可,在目前這種情況下,太難了。我干過這事,從研發市場等需要整合的地方太多了。
@GEB12:物聯網時代,傳感器可是關鍵產業。[敏感詞]應該扶持,強制國企采購,鼓勵民企采購。
本文作者:南山林雪萍,熱議源于微博評論。
—— END ——